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环境要闻 | 北京绿交所交易什么?怎么交易?如何保障运行?

2023-02-16 09:190

北京城市副中心近日宣布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以下简称国家级绿交所)。据了解,国家级绿交所将在2008年成立的北京绿色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京绿交所)基础上进行升级打造,其定位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交所。

众所周知,目前,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已启动近两年,另外,我国还有天津、广州、福建等多个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碳排放权交易所在运行。为何要升级打造国家级绿交所?其与已有的交易所有何不同?

这还要从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寻找答案。

国家级绿交所交易什么?

承担CCER交易,为全国碳市场扩容

《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北京绿交所在承担全国自愿减排(CCER)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交所,建设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据北京绿交所董事长王乃祥介绍,政策发布以来,北京绿交所积极贯彻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政策部署,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服务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

未来,北京绿交所将聚焦强化碳定价、碳量化和碳金融三大核心能力,为更多排放企业或主体提供服务。

“交易所作为平台,不论是什么级别,主要看它的交易产品是什么东西。交易就要与货和钱挂钩。但就绿色交易所这个名字来看,‘绿’是个形容词,要把‘绿’变成交易,中间需要有转化器。”在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人虎看来,北京绿交所作为全国CCER交易平台,解决的就是怎么把绿色数字化、数字资产化。

据介绍,目前,国内多地都在创新开发碳资产。例如,一些地区已有将竹子、湿地、农业等开发成为碳资产的案例。但要通过国家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中间要形成一定的产品,这需要考虑如何把国内的绿色资产和国外的绿色资产及技术通过国家级绿交所这个连接点形成一个通行的规律,让大家都能够接受。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本报记者:“未来,在国际级绿交所出让CCER的,可能主要是那些量大面广的未纳入控排的中小微企业。这些没有碳排放配额、低碳意识比较强的企业,会积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在获得同样产出的情况下,大幅度减少排放,国家对这些企业给予激励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允许他们把获得的减排信用拿到交易所进行交易。这个市场可能会比较火爆,因为它能够提供更低成本的碳信用,也将能够为全国碳市场扩容。”

清碳技术(无锡)有限公司CEO崔伯龙认为:“作为碳配额的重要补充,随着未来CCER的重启,银行也在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能够为清洁能源生产、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领域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等,有利于降低绿色溢价空间,鼓励工业企业、家庭及个人选择绿色能源,促进国家低碳转型。”

面向全球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创新绿色资产支持工具,提升碳定价话语权

据了解,在服务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北京绿交所将参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打造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创新与CCER等碳减排挂钩的绿色资产支持工具等绿色金融产品。

有业内人士分析,升级为国家级绿交所后,北京绿交所将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和国内资本,服务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带动绿色经济发展,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唐人虎也表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交所,有助于连接全球的绿色资产以及相应的全球机构进行全球化的交易,有利于提升我国在碳定价方面的话语权,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从参与者到贡献者、再到引领者,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要真正面向国际,对我国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据唐人虎介绍,我国的CCER交易,和国际上目前还有一定的差异。根据以往CCER交易来看,我国信息公开是不够的。

国际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补充条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清洁发展机制(CDM),是现存的唯一可以得到国际公认的碳交易机制,适用这一交易机制的每个项目需要完成项目设计文件(PDD),里面包括项目所在地、项目基础设计情况、运营情况等,全部是公开的。但我国的CCER披露信息除了买方、卖方和项目业主、项目名称,其他内容一般看不到,披露还不够清晰。

唐人虎坦言:“未来,北京绿交所可能为创新的绿色资产提供一些交易机会。但由于各地标准不统一,这些绿色资产能否经得起审视,还不确定。例如,目前,有些地方的茶叶成为绿色资产,到底是哪些茶叶、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边界在哪里等信息并不清晰。未来,要面向全球,还要建立一套统一的方法学、统一的模型。所谓统一,就是每个人用这套计算方法,都能够得出几乎一样的结论。”

上述专家也指出:“面向全球的碳交易涉及面广、非常复杂,需要在两国政府层面签署合作协定作为交易的保障。目前,这对全球各国来说,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造国家级绿交所还需怎么做?

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有待建立和完善

王乃祥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强化碳定价、碳量化和碳金融三大核心能力,打造“双碳”管理公共平台和国家级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紧紧抓住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的契机,率先建立反映企业和项目排放量的碳账户体系,创新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一带一路”绿色产业、绿色项目合作,服务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不过在当下,尽管国家级绿交所建设已经启动,还缺乏交易的货物。因为目前全国碳交易所以及试点城市的交易所主要是相关控排主体参与,交易的产品是基于国家给的权益,即碳排放配额。而北京绿交所进行CCER交易是基于项目。这就需要国家尽快重启CCER并扩容。

就目前来说,绿色交易尚存难点,CCER交易相关机制还不完善。唐人虎介绍,CCER交易系统的技术开发难度并不大,但相关的定价、清算服务、信息披露等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还有待建立和完善。

上述专家也指出:“作为一个交易平台,必须要确保交易标的是高质量的,但确保CCER的质量不是交易平台能够做的事情,主要还是需要政府管控,政府需加大从项目批准到核实认证,再到签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控力度和质量保障。”

另外,在相关管理体系和机制不断完善过程中,未来,国家级绿交所如何能够做到稳定运行?唐人虎认为:“除了增加交易品种,鼓励创新,营造吸引力之外,必须要遵从一些常识。市场就是市场,特别是政策目标带来的市场,首先,要有长期稳定的预期。第二,要有一个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作为数字资产,要让大家清楚地看到交易标的符不符合要求。最后,还需要公平、公正、严格地去进行监管和执法。”


来源:中国环境网


【下一篇】一图读懂 | 免税、减税、你“惠”了吗?

快捷导航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甲
5号院白云时代大厦A座24层
邮编:100038
电子邮箱:info@bjiaep.com